學習是一種態度

MPM數學 普拉斯美語 大安區專業優質分校_古亭分校

 

 

認得字,卻不愛自己讀 ─

 

9歲的「閱讀之壁」

 
 

 
   


    為什麼孩子到小學中年級,突然不愛看書?多數孩子不是不愛書,而是他正處於「學習閱讀」跨到「透過閱讀學習」的轉換期
 

    羅巧雲(化名)在女兒上小一那年成為學校故事媽媽,羅巧雲說故事,女兒就聽故事,她從不擔心女兒有閱讀的困難。一直到女兒升小四才發現她不愛看書,功課也慢慢吃力:「仔細回想好像從小三就開始,為什麼她一、二年級時我都沒感覺?」

    國內外閱讀研究都指出,孩子在九歲(小學三年級)之前,都在「學習如何閱讀」,之後才有辦法「透過閱讀學習」,這也是國際閱讀能力評比以四年級小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原因。

    孩子低年級時接觸的是文字量少的文章及繪本,閱讀能力不足的情況在低年級還不明顯。但若不及時補救,沒有好的引導,當他跨到高年級,就只能停留在讀漫畫、短文及繪本。學業成就也將出現「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馬太效應」,學習的差距將在日後愈拉愈大。

    研究領域為閱讀心理學的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陳明蕾指出,孩子要能獨立閱讀至少要一千五百字的識字量,若能達兩千五百字,閱讀速度會比較快。

    「認得字」並不表示「看得懂」。在台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李俊仁為「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編制的測驗中(reading.cw.com.tw/readingtest/index.htm),「識字量」與「流暢性」都納為孩子是否達到獨立閱讀能力的指標。

    但是這個測驗是研發給國小老師檢測學生能力用,家長要了解孩子是否達獨立閱讀能力有更簡單的指標:觀察孩子識字是不是已經自動化?遇到生字會不會以上下文來猜字?讀完文章能否說出大意?

四個方法,幫他克服閱讀之壁

    閱讀是終生的事,就算孩子九歲之後還沒發展出獨立閱讀能力,仍可以透過以下四個方法,協助他跨越閱讀之壁。

方法1 從橋梁書或短文下手

    橋梁書是協助孩子由繪本過渡到文字書的必讀好物,文字量比繪本高,但字彙量和語句結構經過設計,讓孩子讀起來有一點挑戰性卻不覺得吃力。童書創作者方素珍則是每天與兒子分享三百字的短文,讓對文字敬而遠之的兩個男孩也有基本的閱讀能力。

方法2 說故事給孩子

    聽林子彤(化名)的兒子有學習障礙,但他從兒子一歲起就唸故事給他聽,兒子上小一時,老師很訝異這個學習緩慢的孩子卻擁有這麼多知識。

    糖果媽讀小三的兒子小瞱每天晚上都會有一小時的自由閱讀時間,他現在已經開始看歷史科學類的書。糖果媽從小瞱幼兒時期開始,每天至少為他說半小時故事。二年級某一天,糖果媽連續幫小瞱講了好幾段《張曼娟成語學堂》裡的故事,之後幾天便推說沒空幫他講故事,小瞱好奇故事後續發展,用了幾個晚上將整套書看完。

方法3 足夠的閱讀量


    獨立閱讀需要的識字量、辭彙量和流暢度,都無法靠小學課本每課二十個生字滿足,最好的方式是讓孩子有足夠的閱讀量,在閱讀中,孩子才會真正理解字的用法、學會更多字、認識字的組成規則、培養語感。

方法4 請孩子朗讀文章

    因為孩子先會說話才會閱讀,「會說的」語彙遠大於「會讀的」,所以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請他朗讀內容,會使抽象的文字符號語言化,幫助他理解。

    父母適當的引導,並且提供適合的書,會讓孩子從「學習如何閱讀」走向享受「透過閱讀學習新知」的樂趣。當然,更好的方法是,你常常在他面前展現「透過閱讀學習新知」的喜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